宏观动态Dynamic

新型城镇化的智慧进程

日期:2018-03-30 可为洞见


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城镇化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四化”,特别强调以信息化驱动城镇化。2013年8月,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明确智慧城市在新型城镇化中的重点方向;2014年8月,国务院批准、发改委牵头联合八部委正式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对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明确指导。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驱动城镇化的最佳运作模式,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智慧城市理念,是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供需矛盾加剧、同时信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智慧城市带来一种基本的方法论,从系统的角度看城市运行,主张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最大化优化资源效率,驱动持续创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运营。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智慧城市给我国各级城市和区域带来与全球处同一起点的战略机遇窗口期。


智慧城市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构建智慧城市,首先需要理解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系统性的产业承载能力与公共服




 

务均等化问题:城乡差异、二元结构/多元结构导致的社会公平问题;大城市的资源吸附能力导致的中小城市及乡镇产业资源缺乏、农村空心化等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中小城市及乡镇(村)社区等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资源缺乏而需求持续增长问题;粗放式发展导致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问题;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就业、增收及获取公共服务等基本生存发展需求问题等。

这些问题,从资源的角度看,无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还是行政资源,面临的必然是短缺,然而,即便在短缺的现状下,有限资源也远没有发挥其潜在效率,甚至处于浪费或沉睡状态。

智慧城市理念,帮助我们利用信息科技从系统角度感知、激活现有资源,整合城市要素,实现资源互联互通,优化城市运行效率,培育创新,实现信息化和城镇化的互促共进、协同发展。无论哪一级城市与区域的智慧城市建设,都需从区域一体化视角出发,从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可持续运营角度驱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提高资源效率和承载力,更好服务于区域发展:

区域服务整合:信息化、医疗、教育、养老、政务等;

区域管理整合:社会管理、公共安全、能源消耗、基础设施等;

区域产业创新:智慧农业、智慧商务、智慧旅游等;

区域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
 
基于上述思考,北京可为以服务于国家新型城镇化、信息惠民应用创新为战略方向,以“开放式创新”为基本理念,以“信息价值驱动”为立足点,围绕城市发展和社会运行基础领域,选取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智慧商务、信息安全等新型城镇化重点领域推动应用创新,在十数年行业实践基础上,集聚国内跨行业战略与实战专家,通过云计算、移动化、物联网、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提供智慧城市建设从宏观研究分析到微观方案落地的完整思路。

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空间无限。以信息驱动创新,唯智慧链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