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Dynamic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冲抵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三)

日期:2019-09-20 可为洞见


三、抓住机遇,推动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这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破解我国服务供给瓶颈。目前,我国服务需求特别是知识密集型和生产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需求旺盛,但服务供给未能跟上,因此,我们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破解瓶颈制约,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一要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结构升级。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与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励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最终通过创新发展,激发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活力。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挖掘用户需求,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类。促进无人超市、配送机器人等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支持连锁便利店叠加更多服务功能,完善便捷、智慧、安全的服务体系。
 
 


 
1、二要切实降低服务业相关成本。尽快推进服务行业“营改增”法定化,在税率降低和税收党委合并方面探索新空间。要针对服务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近项税额抵扣和范围进行核定,加大服务业务企业“简政放权”改革力度。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增加特许经营行为对供给主体。严格规范企业收费,减少各类执法中对自由裁量权。三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持续不断优化营销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技术进步在服务业的广泛运用,挖掘服务业的内在发展潜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加强服务业的融合创新,破解产业升级难题。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励服务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创新,把加快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作为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大力鼓励先进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与生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要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将融合发展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关键。要把控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作为产业融合创新的突破口。让制造业把自身的产业链条向服务业延伸,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让服务业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形成面向服务的制造,进行定制化、精准化、高效化生产。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控制和运营、质量管理和后勤支持等环节向专业化、高端化攀升,并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效整合。
 
3、创新服务业监管和治理方式。传统的市场监管体系主要依靠的是行政力量或个人的意志,对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或产业跨界融合衍生出来对新经济、新服务很难适用。监管思路和方法必须创新。创新监管思路,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又要增强政策灵活性和时效性。对于新的经济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坚持负面清单,秉持“政府管理平台,平台制定细则”的基本原则,在质量控制消费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此外,应该探索建立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产业安全预警机智;建立健全国家诚信分类体系和社会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多部门联合建立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规则制度;健全司法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多元化的商事争议解决体系,最终形成企业、行业、社会和政府监管有效融合的社会共治新机制。
 
4、推动形成服务业更高水平开放新格局。一要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的准入措施。在医疗、文教、科技、金融、商务和旅游等外资限制较多的重点领域,逐步放宽对外资对进入限制,在准入门槛、营业区域、股权比例、业务范围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国民待遇,并进一步扩大研发设计、金融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的开放力度。二要持续改善对外投资的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平衡发展。尽快建立健全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新管理模式。在确保真实合规的前提下,对有能力有条件开展对外投资对服务业企业给予政治保障和支持。持续推动中国技术、设备和服务走出去。推动服务业对外经济合作向更高水平延伸。三要进一步创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尽快推动数字贸易新业态下的管理机制改革,捋顺与新兴贸易形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在跨境电子商务、无纸化通关通检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监管创新。加速智能化通关一体化系统的改革力度,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的分类监管模式,吸引境外消费的回流。构建起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