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Dynamic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一)

日期:2018-05-11 可为洞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嗣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此,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多视角解读。现将相关内容综合辑要如下——

一、 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多;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业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农业国家市场和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虽然我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变小,农民在减少,村庄也在减少。但现实的国情是,农村还有约6亿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 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没有6亿农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补齐农村这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的重要战略举措。其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发将近40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城市改革,城市发展成效显著,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并凸现了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补齐这块短板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并提出全面系统和根本性解决方案和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这样一个方案和路径。我们必须懂得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和整体进程,农业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体现,同时也是全面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难点。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举措。

一、 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经济振兴,还要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全面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描绘了光明前景、指明了努力方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农村活不活,农民富不富,关键取决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做大做强搞笑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培养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兴旺农村产业,主线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还要着力推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在要素自由流动和搞笑配置上求突破。要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有效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城乡两个积极性,大力培育乡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农贸就业、增收能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为实现乡村繁荣、农民富裕提供物质条件,并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崭新要求。相对于以往新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村容整洁”,“生态宜居”体现了人民群众生活追求由“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体现了农村也要像城市一样更具吸引和宜居性的务实发展目标。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实现生态宜居,关键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乡村振兴不是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要留住乡村留下根,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让乡村更美,把乡愁留住,让传统农业文化在人们心中扎根发芽,得到新的传承、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