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Dynamic

新型工业化:背景、趋势与对策(三)

日期:2019-10-25 可为洞见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着力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
 
1、夯实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基础,强化新型工业化的科技支撑能力。这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要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性技术,建立基础工艺创新体系、整合资源开展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联合攻关。加大基础专用材料研发力度,提高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装备技术水平。完善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应用和积累。其次,要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照企业主导、多方参与、成果分享等模式构建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力争在事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的重大技术、事关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原创性前沿技术、事关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卡脖子”技术等领域 取得突破。继续加大开放创新,强化国际协同创新和技术合作。再次,要加大人力资源要素培育,着力解决教育脱离经济发展以及高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进一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通过改革人才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快培育引进一大批有经验和影响力的复合型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可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一批应用技术大学,增加通用技能培育,培育更多学习型、复合型、创新型劳动者。
 


 
2、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促进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选准突破口,精准发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促进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

一要促进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深度应用。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新模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让智能制造业成为工业发展的普遍形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拓宽信息技术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的应用。

二是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推动人工智能、5G、生物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技术产业发展。

三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鼓励探索智能化生产、柔性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制造服务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高端咨询、检验检测、品牌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建立完善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平台载体和综合性园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3、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加快构建“以我为主”的供应链体系,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

一方面要推动制造发展从主要依靠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中高端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稳步增加高技术产业和复杂加工比重,不断提高产业链控制和主导能力。

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工业冠军企业和品牌。既要把重点企业发展作为产业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命科技等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培养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还要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规范生产流程,细化管理标准,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此外,还要围绕我国具有优势的电子信息、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强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投资和产业合作,优化供应链全球布局,增强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